大卷尾

中文名
大卷尾
別名
阿啾箭(客家話 a+ ziu zienˇ)、烏秋(閩南語 oo-tshiu)
科名
卷尾科
學名
Dicrurus macrocercus harterti
分佈
台灣低海拔地區皆可見到,農地、公園綠地、城市都有牠們的蹤跡,高度適應人為開發地區。
生態
1.台灣特有亞種。2.喜歡在開闊區停棲,如電線、建築物頂端、天線、避雷針,並且伺機抓蟲,也在電線杆睡覺、築巢。亦會站在牛背上抓蟲。3.以白天活動為主,有時會於夜間燈光下伺機捕食昆蟲。4.鳥巢為淺碗狀,主要以芒草編織而成。5.雌雄鳥共同育雛。
特徵
體長約29公分,雌雄外觀相同。
全身烏黑。尾巴長,末端較寬且有分岔,微微往上翹起。喙黑色,基部有剛毛。腳亦為黑色。
同為卷尾科的小卷尾,和大卷尾外觀相似,但體型較小、羽毛呈現藍綠色光澤,主要棲息在中低海拔人為干擾少的森林,兩種鳥棲息地少有重疊。
有一種鳥,連雄赳赳氣昂昂的猛禽都害怕,遇見牠只有落荒而逃的份。牠和台灣藍鵲一樣常登上社會新聞,對路人和騎士使出「巴頭之術」來保護幼鳥。牠是台灣低海拔常見的鳥類—大卷尾,在閩南語被稱作「烏秋(oo-tshiu)」,客家話則喚作「阿啾箭(a+ ziu zienˇ)」。無論在鄉村郊區或都市都很容易見到牠,是進行生態觀察的好對象,一起來認識牠吧!

大卷尾有著像烏鴉一樣全黑的身體,每次看到牠,不是因為太遠就是逆光,看不清楚牠的五官,所以對牠沒有太多的印象。直到有天我拿著相機散步無意間拍到牠,才被那雙圓滾的烏黑大眼給收服。大卷尾體型約29公分,長長的尾巴在末端分叉並且微微往上翹,是最容易辨識的地方。從頭到腳都是黑色的大卷尾,嗓音低啞,性格兇悍,導致牠的形象在人類看來十分不討喜。或是因為如此,許多以大卷尾為主角的童謠和諺語,不是身世悽苦沒爹沒娘(阿啾箭,尾砣砣,無爺無哀跈叔婆),就是被人討厭的負面形象(烏秋烏秋嘎嘎啾,死雞仔肉搵豆油)。但我覺得大卷尾倒是挺耐看的,黝黑的羽色在陽光照射下,帶著金屬般的光澤,很像現今科技產品追求的「太空黑」、「午夜黑」等高級有質感的色調,低調而優雅。
以昆蟲為主食的大卷尾,喜歡停棲在開闊的高處,如建築物頂端的避雷針、裸露的枝頭和電線上,為的是等待單獨行動的飛蟲經過,再伺機俯衝而下,用喙咬住獵物。蜻蜓、甲蟲、蟬及蜂類都是牠們鎖定的目標,有時也會吃其他鳥類的雛鳥。更厲害的是,大卷尾連築巢都選在毫無遮蔽的電線或樹枝上。看著碗狀的鳥巢隨著強風搖晃的樣子,我不禁覺得大卷尾的膽識應該是從小訓練出來的。

就是在這樣裸露的枝頭築巢啊~(圖片來源:Flickr_CC BY 2.0 DEED_LiCheng Shih)
天不怕地不怕的大卷尾,連體型比自己大兩倍的猛禽都敢攻擊,大冠鷲、鳳頭蒼鷹和黑鳶都是苦主。而所有動物的天敵—人類,大卷尾也沒在怕。但牠雖然兇,卻不是無緣無故攻擊。只有在每年4月到7月繁殖期間,為母/父則強的親鳥為了保護卵或幼鳥,才會驅趕經過鳥巢周邊的路人和其他鳥類。一道黑影從空中俯衝而下的樣子的確嚇人,但少有真的啄傷人的紀錄,大多是假裝攻擊但意在驅趕,如果你不巧遇到,只要保護頭部、盡速離開就沒事了,戴帽子或撐傘來防禦更是個好選擇。
我只是想保護小孩而已~不會隨便攻擊的!
在台灣記錄到的鳥類多達600多種,其中聲音婉轉、五彩斑斕的鳥兒們,吸引不少愛好拍照的追鳥人。本篇提到的大卷尾以及卷尾科的其他鳥類,羽色非灰即黑,叫聲粗啞且性情兇猛,因此不受青睞,也比較少被捕捉利用。但目前仍有許多鳥類正因為濫捕、誘拍和籠拍而面臨不人道的待遇。2023年2月,媒體揭露全台六個誘拍場的現況,包括長期暴露在閃光燈下的翠鳥雛鳥、虛弱無力被抓著擺姿勢的保育類短耳鴞,景象比電影《楚門的世界》更令人感到驚駭。(延伸閱讀:鳥類誘拍與籠拍相關報導)
拍鳥本身是一件美好的事情,藉由影像反覆欣賞牠們美麗的模樣,甚至因此像我一樣被大卷尾圈粉,都是和牠們相遇得到的禮物。我想我們之所以按下快門,不僅是深受牠們既可愛又美麗的外貌給吸引,更是燦爛陽光下飛翔的模樣,逆風前行的堅韌,以及辛勤繁衍所展現的生命力,讓我們深受感動。這些觸動人心的時刻,正是在牠們原本居住的野外,才有可能發生。面對蒐集的慾望,我總會想起《白日夢冒險王》裡的攝影師所說的名言:有時候我不拍,我只想沉浸在那個時刻。一起走到最近的一棵樹下,靜靜觀察,和鳥兒來一場靈魂的相遇吧!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